近几年,随着“互联网+”的火热,各行各业为了求生存、求创新,都开始积极变革拥抱互联网,餐饮、金融、交通等无一不想搭着互联网这班列车破风而行。对于存在极大痛点的驾考行业来说,也是一样。2014年开始初步出现互联网改革驾考的场面。而如今新政策的落地,更让业内呈现出大刀阔斧进行变革的态势。 国家对驾考、互联网本来就很关注,互联网驾考成为热点,甚至产生业内巨头也只是时间的问题。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驾校教练对外已经臭名昭著,现在网上充斥着对他们的各种排斥和谩骂。学员之所以这样,也是埋怨学车时碰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。当然,内容可能有真有假。但是,考驾照时教练和学员的关系不太融洽是一直以来的事实。 其实,按照道理来说,教练与学员之间并不是天生的敌对关系。从最开始的师傅与徒弟之间的技巧传递,到后来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,无论哪一种,都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。那么,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,造成二者之间陷入如此境地? 对于教练来说,他们清楚知道如果操作不正确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,因此,他们对每一个新的学员都不敢怠慢,时时刻刻都紧盯着他们以防出现问题,紧绷着神经的结果就是严肃,再加上人人都有谨防犯错被骂的心理,教练的“凶”更加凸显。 再者练车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,学员的安全不能得到及时的保障。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驾考的商业模式对教练的影响。驾考行业中有一个利益链:车管所——驾校——教练——招收代理。车管所拿大头,驾校其次,然后才是教练,招生代理只能分其中极小一部分。 教练能够得到的部分一般是这样的:第一,员工制的教练有一定的基本工资保障,但是不多;每月有规定的招生名额,没完成将会被扣工资;报名费超过驾校规定的一定标准,有相应的提成;考试合格率达到一定标准,教练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成。第二就是挂靠教练,挂靠教练一般是打着驾校的名义招生,并分一点利益给驾校,没有驾校的奖惩规定,他们想要赚更多的钱,就会低价招揽学员、克扣学员练车时间。而他们能够从驾校拿到的考试名额有限,就造成私收红包、排队时间长等现象。 一句话,车管所、驾校、教练在我国构成了一个封闭的垄断体,也造就了教练的不可一世。 时代是发展进步的,互联网学车平台的出现,为缓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,以上不和谐的因素也将随之消逝。 哈哈考驾照平台一直为改变驾培现状,改变驾培服务做着不懈的努力。
教练与学员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是利益,学员觉得自己交了很多钱,教练却觉得那些钱我只得到了一小部分,凭什么听你呼来喝去,二者就容易产生冲突。 哈哈考驾照就是想打造这样一个教练员价格透明、学员自主选择教练的平台,在这样的平台下,学员可以通过哈哈考驾照这个平台来维护自己的在学车中的权利等,来选择自己心仪的教练进行实地试学,并最终决定报名。哈哈考驾照希望通过招生渠道网络化、教练信息透明化等方式让学员直接对接优秀教练,最大程度上降低学车费用、优化学车体验、树立优秀教练的个人品牌、提升优秀教练的劳动报酬、淘汰劣质教练,实现驾培行业教学服务水平的良性发展。 教练个人独享,学员也不用急着考试而塞红包以求名额。原有的驾考商业模式被打破,教练待遇提上去了,还有什么理由去跟学员置气,毕竟这时候学员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。此时,教练作为服务提供方的定位才会更加明确。 自主挑选教练,之后再参加平台“1元试学”活动,与教练充分接触后,觉得合适后再报名就更靠谱了。 最重要的就是学车保障机制。如果最后还是遇人不淑,也不用害怕,平台有专人担当“学车总监”角色,会参与到学员学车的整个过程中。教练反应偏激、神情严肃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沟通。学车总监能够在学车过程中进行调解,烘托氛围,帮助教练明白学员的心理动态,因人施教。也能让学员明白教练的良苦用心,帮助他们获得体谅和尊重。 所以,在互联网学车时代,学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,教练能够招到更多学员,得到更多份额,又有一系列的机制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,教练与学员之间的冰释当然指日可待。
|